提供移民資訊, 包含臨時居留許可, 工作許可, 永久居留許可, 申請入籍, 護照申請等相關資訊

新聞

[新聞]台灣的玻璃心是如何崇洋排外?該如何避免?

台灣不得不說是一個非常崇外的地方,在年輕人口中,不難聽到大家都說衣服要買美國、日本、歐洲的,電器要用日本的,車子也不要買國產的,要買歐洲雙B等等,這個地方連思想也都是崇外。每個人只要到其他國家讀書或工作再回流這個地方,他/她身價必然提升,不管他/她是從那一所「優秀」的學校畢業。沒錯!大家看到這個地方非常崇外,但非常遺憾每當外國人來到這個土地,卻被人排斥,到底是什麼玩法?

台灣人非常排外是事實,尤其只要牽連到他們的自身利益時,他們便會有所行動。引用之前的文章內容,「大部份台灣員工非常「守時」(準時上、下班,絕不加班)、工作「認真」(認真在茶水間閒聊、逛網購等等)和「做好份內事」(只會做好自己的份內事,其他一概不理)。

雖則香港也有部份人如此,但台灣情況必比香港誇張,香港人在香港每個的「拼博」精神不見得台灣每個人都有,台灣人找工作要找輕鬆的工種,非常在意升遷機會、公司發展潛力和什麼時候會加人工。可是建基於這些福利待遇上的應該是奮鬥工作,而不是懶散工作(香港稱:Hea爆)。 」在職場中,香港人一般比較務實,做事情相對有效率,通常這時候身邊的台灣同事就會慢慢遠離你,因為他懼怕你會搶走他的工作。

又以學生時期為例,分組報告必然有Free Rider等等的角色,但一般香港學生都擔任做事情的角色,好多時候做的份量都超越一個人的工作量,就算今天你很幸運,沒有不做事的人,但他們又是否做到一個90分呢?相信只要在台灣讀書的人都深知台灣人做報告,都是左抄右抄拼合後上傳,少有機會加上個人看法或分析的部份。但當你拉他一把,幫他完成任務後,他卻會認為他做多了。甚至有人非常倒霉會被反過來說你什麼都沒做…

其實教育、社會體制是一個大問題,香港的「精英論」雖令每個人喘不過氣,但台灣的「普及論」卻令人有惰性。不少家長憧憬的台灣教育其實並非如此美好,台灣教育缺少競爭,大部份學生除了恐懼以英文對答外,非名校更缺乏競爭力。由於從小的教育欠缺與來自其他地方的人交流,當在大學、職場上遇到非本地人時,會如夢初醒,難以跟上國際軌道。又以台灣所謂的「國際展覽」為例,其實不外乎本地人去的展覽,當你進入「國際展覽」場地,相信除了小部份的參展商是外國人外,你看到幾乎都是台灣本地人。在台灣對於「國際」兩字,必然吸引一堆心裡高掛「崇洋」的人。

在台灣,「本土派」常有人不停強調MIT才是最好的,但事實真的如此?這是一個滿口謊言的地方,很多人都非常不真實,說話方式不真實。相信大家都知道台灣是化工大國,不難發現化工技術都會應用在食品上,除了一般的防腐劑、調味料等等…其實不怕說一句帶有攻擊性的冒犯說話「現在的台灣只不過是繁體版的大陸。」

外國人在捷運上被辱罵等等,這是一個玻璃心的國度…曾經更有僑生在匿名網站上發文,台灣是他見過歧視最嚴重的國家。當然做為「詐騙大國」一定會用出所有方法吸引其他人,有很多在台灣生活很久的香港人被「同化」,認同台灣所有事情和生活方式,以慢活的方式生活,如本篇文章一樣「樂活台灣」。被「同化」的人不認為台灣有什麼問題,只知道台灣的美好。

另一個角度,如果不被「同化」,就會被排斥。對於玻璃心文化,只要你認同他、保護他,你必然可以安穩工作;但你若「做自己」,你就會被那玻璃碎片刺到面目滄桑。對於不同人必然有不同的選擇,在「同化」與「做自己」中間取得平衡才是王道。